有一天,當我在尋找電影題材的時候,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聞,心中非常感動:
永不妥協 /台灣唯一盲人律師 打贏首場訴訟 (翻攝於自由時報電子報,2015年 4月18日)
這是關於李秉宏-這位臺灣唯一一位盲人律師-打贏RCA案官司的報導。RCA案指的是「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是一件發生於桃園市的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公害事件,該事件除了造成公司所在地區的環境污染之外,更是讓1000多位員工罹患癌症、造成超過200人死亡。
李秉宏律師(照片取自個人臉書)
在研究了這個題材後,基於以下幾點理由,我決定以李律師與RCA案為原型,來進行電影改編:
一、為受災勞工發聲:因為這個RCA案,受災勞工跟公司打官司打了快20年,卻一直得不到公司的道歉與賠償;因此,我想藉由電影喚起社會大眾對這些受災勞工的關心。
二、好奇法律的運作:因為臺灣經常有一些「恐龍法官」的「恐龍判決」;我很好奇,明明一般人都知道是錯的,為什麼那些恐龍法官都覺得沒錯?明明這些受災勞工這麼可憐,公司也的確排放化學廢水、更為了省錢抽地下水給員工當飲用水喝、繼而造成員工喝到這些被污染的地下水,這些黑心勾當都被指證歷歷,為什麼官司卻一直贏不了、甚至還要打到20年呢?是不是臺灣法律的運作有什麼問題,我很想好好地研究,因此接觸法律題材,進而創作了這部法律議題的電影。
三、小人物的大夢想:因為主角是盲人律師,而這位盲人律師在臺灣又確有其人,從考法律系、法律研究所到律師甄試,前後共考了13次,最後終於實現當律師的夢想;而我在臺灣影視業界努力了十幾年,現在也終於有機會躍上大螢幕、成為真正的電影導演。我們都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心中都懷抱著遠大夢想,並在最後突破各種困難去實現了!這就是一種小人物實現夢想的共鳴。
以上三點,就是我創作《盲人律師》這部電影的原因!
但是,劇本寫出來了,電影的製作資金在哪?這又是另外一個困難。
為了籌措電影資金,我到處聯繫親友、拜訪金主,但最後都沒有人願意理我,在我幾度沮喪絕望的痛哭流涕後,我擦乾眼淚、決定另闢蹊徑,要走出自己的路來籌募電影資金。因此,我於2017年4月23日於個人臉書上對外公告《盲人律師》「一萬當股東,電影投資豐」的電影募資計畫。此後,我就以一股一萬的方式來招募電影投資股東,就在不斷努力之下,三個月後,我成功在網路上募集到700萬的電影製作資金,於是電影就開拍了。
張哲豪(左一)在《盲人律師》中,飾演以李秉宏律師為模板的李政鴻
由於資金太少,製作的過程充滿困難,但我都想辦法逐一去克服;但沒想到電影完成後,拿著毛片去找發行商談發行,竟然被連連拒絕,找了將近十家發行商,都沒有得到什麼正面的回應,甚至有人說這種片子只有公共電視的等級,上映頂多三天就會下架了,而且票房也不可能超過一百萬。
我非常傷心,心想「我一定要努力,我不要被看不起!」就算沒有發行商幫我發片子到戲院、就算沒有錢可以做行銷宣傳,我一定要用我的創意來走出一片天!
洪成昌導演於《盲人律師》拍攝現場
於是,我展開了半年的全國巡迴演講,到處宣傳盲人律師,在180天內、我講了140場演講,並在演講後當場販售電影預售票;最終結果,總計賣超過了100萬的預售票。於是,電影夾著百萬預售票的佳績,終於獲得戲院認同,隨即在2019年10月18日正式上映,上映廳數竟有24廳,而且,最後更讓我開心的是,《盲人律師》於2019年竟然進入國片票房前25強,我們以620萬的年度票房進入第20名。而如今,在CATCHPLAY+等線上影音平台,也能看得到《盲人律師》了!
真的是太開心了!
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很多,真的是非常謝謝許多願意相信我、幫助我的人,而且,透過這一次製作《盲人律師》歷程,更讓我知道不論夢想是什麼,只要開始行動,就真的能夠圓夢。
盼望以此心得,與每一個有夢的人共勉!
《盲人律師》首映會,導演洪成昌(右一)與主要演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