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雯
by 王莉雯

保持社會觀察一直是我跟導演丈夫莊景燊的興趣,這與我們過去接觸過一些紀錄片工作有關。創作者應利用作品來改變社會,促使社會進步。

編導夫妻檔,(左)導演莊景燊、(右)編劇王莉雯

引爆點》講述一個關於生存與正義的電影,片中牽涉了漁村環境污染與政商勾結的問題。當初創作的動機,是因為六年前一位從事環保工作的朋友傳了魚塭被工廠廢棄物污染的新聞給我看,同時我也蒐集到遭污染的豬肉發出藍色螢光的新聞,再加上對「犯罪懸疑類型電影」的興趣,於是便興起把「工業污染」與「漁民生存」做連結,創作一個犯罪電影的念頭。

這個劇本寫了很多年,其實第一稿很快就寫出來了,後來大部份時間都花在修改上。透過多次的田野調查及訪談法醫與檢察官的過程,我不斷試圖在現實與虛構劇情上找到平衡。劇本和最終電影的最大落差,其實是在角色上。

如果回頭看「台灣華文原創故事編劇駐市計畫」時期的劇本,會發現周建生和金敏照的形象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故事的基調也比現在的版本更加陰暗沈重。最早的男主角周建生(吳慷仁飾)本來設定是一名有藥癮與酒癮的頹廢法醫。

檢察官的角色也在性別跟年齡上做過改變,最早的版本是一個屆臨退休的男檢察官,甚至有過一個版本他是反方的臥底。後來為了讓法醫主角的主動性更強,才把檢察官設定為他的未婚妻,也就是現在的金敏照。

原本劇本的開端與結尾都是由漁民「阿海」開始,(這也是最初片名叫《阿海》的原因),劇情中甚至有「三個月」後阿海兒子死亡的戲。而阿海的妻子(尹馨飾演)本來是一名為了生存在船上賣淫的婦人,為了維生忍受屈辱。但為了符合片名《引爆點》的調性,監製們與導演在剪接時做了改變,將故事朝向更宏觀、冷靜的視角。

其次較細微的調整是過場戲的處理。原本劇本裡有較多過場戲,擔負著隱喻氛圍與交代環境細節的任務,也提供讓角色們喘息、獨處、思考的機會。例如:檢察官走過繁忙的地檢署走廊、法醫前往阿海家時行走過荒蕪廢棄的魚塭、阿海妻子行經湧入村中的抗議憤青人群…。

但因為篇幅考量,刪除了這些較不能推展劇情的過場戲,好讓影片的節奏較明快。另外,早期版本也有一些動作戲,男女主角更有床戲。但後來考量到分級,希望讓更多人看到這部片,關注議題的焦點不要被尺度模糊掉,所以做了調整。

以前還沒有實際接觸漁村的時候,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漁村應該都是講台語,但去的時候就發現其實那邊有很多的新住民,因為不少漁民會娶新住民當配偶,而新住民來這邊住一段時間後,因為收入和社會階級的關係漸漸講起國語,口音也漸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國語混著台語的腔調。尹馨飾演的「海嫂」就是外來的新住民,但我沒有刻意強調她來自哪個國家,因為身份這個東西已經因為很多因素模糊掉了。

張艾嘉監製對角色塑造提供很多意見,使得角色更立體可信。吳慷仁則是導演最早屬意的男主角人選,因為導演認為吳慷仁是個有毅力也講究原則的演員,這兩個特點跟男主角很相似,所以我在寫劇本時就把吳慷仁的形象放進去。

保持社會觀察一直是我跟導演丈夫莊景燊的興趣,這與我們過去接觸過一些紀錄片工作有關。但我沒有走上街頭抗議的毅力,多年前的韓國電影《熔爐》帶給我很大的感動,它讓我相信電影的影響力很大,創作者應利用作品來改變社會,促使社會進步。所以我們以後仍會持續在作品裡加入一些議題,用商業電影的手法,刺激觀眾去思考,如何讓社會更好。

引爆點

 

「編看編談」貼心報馬仔:編劇王莉雯不但會寫劇本,眼尖的觀眾不知道有沒有發現,她也曾在台片《父後七日》擔綱女主角,此片風光入圍第47屆金馬獎6項大獎,且全台票房賣破4500萬台幣,是位全方位發展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