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盈萱
by 謝盈萱

這個戲照映了太多~照映了三十九歲的我,如何遇見三十九歲美好的陳嘉玲,也將這作品獻給所有六年級的女性們。

俗女養成記》是江鵝的書,在翻拍成劇集之前,我一直是她臉書專頁「可對人言的二三事」的潛水粉絲。

事實上,在一年前,我跟另一位導演朋友已經動念想做這本書的改編。沒想到,某天藝文打電話給我,提到她想製作一個作品;而她處女秀的編導首選,就是長綸導演推薦給她的《俗女養成記》。

人生要創造驚喜的時候,總是喜歡透過各樣我們以為的巧合。我壞嘴的抱怨「居然被她給捷足先登」,卻在心裡大喜「我們竟然能有如此相似的品味!」

其實在這部片之前,跟嚴藝文的關係還真沒那麼熟。在學的時候,彼此剛好是研究生與大學生的關係;我們共同朋友不少,偶有機會聽到對方的近況,但同一系所卻沒機會好好聊過,甚至站在同一個舞台上演出。

離開學校,進入的劇場圈子也類型不同:我接觸中小劇場的實驗演出居多,而她沒多久就開始踏入影像的工作。

都是表演主修的我們,基本上走到現在,有一半人生都泡在這個職業了。到了這個年紀也都別自欺欺人,我們已清楚知道;每個職業或擴大到人生的過程,皆有為自己感到驕傲的閃光部分,當然也有令人力不從心、想拋下一切遠走高飛的時刻。

也許是到了該抬起頭來面對交叉路口的時分,也許是書中的那個段落點醒了我們。陳嘉玲對同屬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來說,有深刻的投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之所向的俗女,屬於嚴藝文的、屬於另外兩位編劇黃馨萱和范芷綺的、還有看著劇本的我。於是帶著自嘲,還有點黑色幽默,硬是要把別人看起來定義為悲傷的題目,打上一記反手拍,這齣戲無庸置疑,注定要成為風格喜劇。

俗女養成記爆笑台劇

接下來,就是我親眼見證她和長綸導演從無到有的過程:投身整個製作、召集夥伴並且賣光人情。為每個細節堅持,包括每個出場角色都有導演的精心安排。這些圍繞在主要角色身邊許多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是推動劇情前進、或造成戲劇氛圍扭轉的重要推手,每個人都是一時之選,無可取代。因為這些夢幻名單的組合,我居然也能趁此機會,跟太多喜愛且尊敬許久的演員對戲,而每場戲都有我可以收藏在記憶寶盒的時刻~

劇場老友的相聚、跨二十屆實力學長姐二話不說的力挺、精彩的影像演員投入、還有幕後各領域專業又可愛的夥伴們,再加上兩位導演一動一靜、不能分割的默契,一個擅長喜劇節奏、一個對畫面鏡頭還有細膩情感的高度要求,讓我在拍片過程中,每天都萬分感謝能有幸進入這個團隊。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太多拍攝的笑點可以說,大家在現場玩鬧成一團,把每個角色討論出1+1大於2的荒唐,然後長綸導演總是帶著慈愛的眼神的看著失控的我們,不時轉頭偷笑,眼裡偶爾透露對超時的擔憂。但即使如此,大家卻總是能夠在極其高標準的合作中,準時收工。

嚴藝文(前右)跟陳長綸(左一)兩位導演一動一靜、默契十足

俗女養成記 S1

 

「跟嚴藝文從大學認識至今,卻幾乎沒有正式合作過(事實上我也不敢)。某次聚會過後,我們在路邊聊了許久,關於演員的身分、壓力、和選擇,我們都想跳脫在產業裡的無限循環,而她說她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那次的談話沒多久後,我收到她的訊息,是以製作人、編劇、導演的身分來找我,而且還帶著劇本⋯⋯」

這是我在二月份拍攝結束後寫下的,時至今日,這部作品也即將要上檔了,其實是會緊張的。那些在劇本內、表演裡試圖偷渡在戲中的試驗,是否能夠讓觀眾明白?這一切在上檔之後就能夠見分曉。

在這段時間,我常常想起看過一篇訪問。那是某位我頗欣賞的演員的訪談:

有場戲中,這位演員的鏡頭是要沒命的從A點跑到遠方的B點。那顆鏡頭為了搶天光,導演讓演員卯足全力跑了好幾趟,在最後一顆鏡頭,導演終於得到他要的感覺,說了「OK可以換場」,然後攝影師突然對演員說「某某某,你能夠替我再跑一顆嗎?」

因為攝影師有他自己在這場戲所想像的畫面,他想試試看可不可行。於是那位演員一口答應了,為了攝影師再跑了一次,結束後攝影師滿足了,帶著器材跑去換場。 

這段故事讓我很感動,我很喜歡這樣沒有位階,沒有權力關係,只為創作的互信交流。《俗女養成記》隱約中帶著同樣意義的感受。

真的很謝謝江鵝寫了這麼棒的書,謝謝華視讓這齣戲順利開展,謝謝幕後團隊的專業和用心。

謝謝CATCHPLAY 給予了網路播放平台,並讓我有機會能夠寫下這篇文字,因為錯過太多不能參與的相聚,只能透過這時候來表達我的感謝。

面對經歷兩年低潮的嚴藝文,而當時的我也正處於內在的撞牆期。跟陳嘉玲一樣,在自信與自棄間兜兜轉轉,兩個青春熱血的戲劇少女、而今被定位為輕熟阿姨的演員。這個戲照映了太多~照映了三十九歲的我,如何遇見三十九歲美好的陳嘉玲,也將這作品獻給所有六年級的女性們。

這個世代的女性有千百種樣貌值得被挖掘,不只在戲裡、生活中亦然,讓我們一起努力,也希望這齣戲照亮了辛苦的妳們,我愛妳們。

俗女養成記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