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落地的不是鳥,只有展翅飛翔的鳥才是自由的,如同人一樣,從自己的想像中被釋放出來,看見的真相才有意義。
(編劇黃建銘曾以電視劇《麻醉風暴》奪下2015年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2018年推出首部電影編劇作品《狂徒》, 《第三佈局 塵沙惑》為其2021年最新作品。)
嘿,不管你為了什麼點進來這篇文章,恭喜,這裡不會有你想看到的東西~~
還願意往下閱讀的話,請打開你任何可以播放音樂的網站或工具,搜尋小人的〈兇手不只一個〉搭配著,相信我,讀完文章後至少你會聽到一首好歌。
我有菸,你有故事,來聽聽編劇黃建銘有話要說
1996年台北大安空軍作戰司令部,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五歲女童遭姦殺案-就是現在為人熟知的江國慶案,當時的軍法是完全凌駕於司法系統上。軍人涉案是相當敏感的事情,尤其是在軍中,江國慶很快地被捕、審判、槍斃,一直到2011年,命已經不在的江國慶才又被軍事法院改判無罪。這麼多年過去了,兩條人命,兇手是誰?我想已經沒有人在意了吧,整個事件中最明顯犯錯的軍法系統,更是到2013年洪仲丘案才全面改革,真相是什麼?哪有人在乎。
2013年的洪仲丘事件號召 20萬人上街頭,要求維護軍中人權
《第三佈局 塵沙惑》最初只是一個簡單的小故事,是基於對江國慶案的一種想像所產生的,那時並沒有這麼多複雜的人物與故事線,約莫一百分鐘上下的故事長度,只有想要找出真相的刑警、和滿腔憤怒的警察,後來因為許多主客觀因素,發變成現在這個長達15集的樣貌。順帶一提,「塵沙惑」這個名字,是當初想故事時隨手google來的,我一直認為他會被改掉,但很顯然地並沒有,有點後悔,當初google時應該輸入更帥氣一點的關鍵字。
究竟甚麼是「塵沙惑」? 來聽聽導演演員怎麼說
把一個短故事延展成15集的長度,實在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或許有些缺憾的地方,我只能發誓,我有盡量試著保持一貫性,維持一開始想這個故事時的初衷,但這好像也導致裡面許多人物有著重複的樣貌-每個人物都很在乎真相,但到最後所謂真相卻又不一樣,如同一開始提到的,每個人都可能是江國慶,也有可能是兇手。
回到劇本,在漫長的故事延展開發過程後,進到劇本又是另一個難關,複雜的設定加上一些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劇本必須在可執行的方向上前進;撇開這些,我個人是非常反對真實的,我一直希望這個劇本不要這麼真,要有點誇張,可以寫實但不能真實,恩,結果論而言還是跟一開始想像的不太一樣,原因是什麼我也還在想。
家豪、啟逍與梓薇有各自執念與心結,為了追查真相而聯手出擊
在整個漫長的劇本寫作中,大部分的事情我好像忘光了,我只記得我內心中一直幻想著,江國慶在槍斃前心裡在想什麼,媽媽嘴事件中的老闆被偵訊時心裡在想什麼?他們內心裡會不會因為被所有人當成是兇手,當下心中有一絲絲不必要的愧疚浮現?那個愧疚可能來自於很小的時候犯過的一點錯誤,比如偷隔壁同學的橡皮擦,對淋雨的小貓視而不見等等,會嗎?
人絕對沒有完美的,任何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尤其是在面臨巨大壓力時,過往的錯在心中一定會被放到最大,也因為這樣,故事裡的三位主角花了很多篇幅去講述他們過去的事情,一點點的小錯誤,可能連自己都不記得是真的假的,但被放大時,那些錯誤是真或假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辦法面對。那種痛苦會向外蔓延,影響著自己影響著別人,慢慢的延展出去,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不那麼做?一點都不重要,因為真相是這個世界最不需要的東西,人大部分時間只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
就如同一樁命案,我們以為檢警是為了找出真兇辦案,當結果不如人意,或是無法將兇手定罪時,憤怒和失望隨之而來,漸漸的真相是什麼,好像一點也不重要,也沒人在乎了。所有人都在負面的記憶裡循環著,逃不出那個憤怒的牢籠,關於罪惡也關於自己,只有真正逃脫這個循環才能看見真相。就像故事裡,小時候的梓薇釋放小鳥的那一刻,以為自己犯下過錯,直到多年後的迴旋鏢打中自己,才驚覺那是真正的自由,雙腳落地的不是鳥,只有展翅飛翔的鳥才是自由的,如同人一樣,從自己的想像中被釋放出來,看見的真相才有意義。
梓薇 (張榕容 飾) 被童年陰影所囚禁,促使她立志當上警察
恭喜,你讀完了,歌也聽完了,再次對於看完文章的你或看過劇而沒得到滿足的你說聲抱歉,是我不好,下次,應該不會有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