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是好萊塢精彩的一年,《第六感生死戀》與《小鬼當家》小成本立大功、續集電影包括《終極警探2》、《48小時闖天關》與《回到未來3》等等也在票房上大有斬獲。但當我們提到這一年,可能很少人會想起《教父3》。這個影史最經典的電影系列就在這年劃下句點,但它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評價,票房也慘不忍睹。如今 30 年過去了,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以當年他與原著小說家馬里奧普佐的想法,重新剪輯《教父3》成為《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新舊兩版有什麼不一樣呢?《教父大結局》是否真的可以補救《教父3》的遺憾呢?
1990年,小凱文、約翰麥克連與怪博士布朗都在好萊塢颳起旋風
柯波拉是影壇的電影宗師,而他其實也是「導演版」這個電影術語的定義者—他在 2001 年推出了《現代啟示錄重生版》(Apocalypse Now Redux),比起 1979 年的《現代啟示錄》,片長整整多了將近 50 分鐘。這樣說起來,柯波拉似乎是很善於亡羊補牢的導演。事實是,《教父3》的例子不太一樣:當年柯波拉、馬里奧普佐與負責發行電影的派拉蒙影業,三方都認為,《教父3》應該會是這個系列的完結篇。但是,該怎麼完結,三方之間卻分裂成兩個陣營。
法蘭西斯柯波拉憑藉《現代啟示錄》拿下金球獎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
派拉蒙影業的想法很單純,他們認為《教父3》應該是黑幫史詩轟轟烈烈的大結局,畢竟 《教父3》距離《教父2》也已經有了16年的光陰,《教父》系列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已經讓它的經典地位穩如泰山。對許多人來說,他們沒有意識到還會有另一部《教父》電影出現,這部大型史詩,應該在弗雷多(約翰卡佐爾飾)在太浩湖死去而跟著走入歷史。因此…派拉蒙期望這部加入更多現代元素(事實上電影裡所謂的「現代」,也只到70年代而已)的新《教父》電影,能夠更熱鬧、更華麗,為老觀眾帶來驚喜、然後讓新觀眾感到新奇。
馬里奧普佐 (左) 與法蘭西斯柯波拉
但是柯波拉與普佐的想法卻不一樣,對他們來說,這部黑幫史詩的重點,並不在描繪美國東岸黑幫家族史的興衰。《教父》與《教父2》的重點始終是一個男人的故事,是一位不願意與家族同流合污的戰爭英雄,為了家人而踏入黑暗,最終成為了黑道老大的故事。這是麥可科里昂(艾爾帕西諾飾)面對家族事業與個人自由間的天人交戰,是道德與罪惡間的搖擺。而在法律無法制裁他、敵人無法摧毀他、連上帝都對惡行噤聲的情況下,這位不情願的罪惡帝國國王,該如何面對他最終應得的結局?柯波拉與普佐思考的是一個哀傷、嚴肅、甚至應該安靜的終章,就像一個休止符,嘎然而止,徒留迴響。
在《教父 2》結尾,清理門戶的麥可科李昂眾叛親離
喧鬧與沈靜,電影公司與原創者的概念衝突,最終觀眾看到的《教父3》,是派拉蒙影業主張的版本。派拉蒙甚至修改了電影片名,去除了「麥可科里昂之死」、換上平易近人的「第三集」字樣—這樣觀眾就不會知道,他們的反英雄麥可會在這一集GG了,而且這個「3」 字,也會提醒他們《教父》前兩集創下的豐功偉業,讓他們甘心花錢買票進戲院。
而觀眾不知道的是,這部從來都不是第三集的教父電影、其實更像是一個獨立章節:你再也看不到麥可的好哥哥湯姆,看不到他的忠心部下們。劇情裡經過了那麼多年,當年《教父2》太浩湖畔奢華的科里昂豪宅,現在早已破敗無人聞問。觀眾期望再次看到科里昂一家喧鬧又和樂地在廚房用餐,卻只看到人事已非的蒼涼。這種期待落空,加上電影本身的素質問題,讓《教父3》成為了「沒人敲碗而品質也不怎麼樣」的悲傷續集電影。
某種程度上,現在推出《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更像是在爭一口氣。在馬里奧普佐於 1999 年去世後,現在對《教父3》念念不忘的,也只剩下柯波拉了。而當年《教父3》的票房與評價慘敗,為他帶來了大量的攻擊,包括了他選擇讓自己的女兒蘇菲亞柯波拉飾演麥可女兒瑪莉。那時幾乎所有80年代的當紅天后們,都想搶下瑪莉這個身為《教父3》女主角的角色,而柯波拉的選擇,加上蘇菲亞的素人演技,當然讓裙帶關係之說盛囂塵上。
法蘭西斯柯波拉與女兒蘇菲亞柯波拉
現在,又過了30年,又是沒人敲碗的情況下,號稱最忠於柯波拉與普佐想法的《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是不是能夠成功掙回他們期望的榮耀?
最大的差異之一,在於電影開場:《教父3》第一個鏡頭從如今無人居住的太浩湖豪宅開始,背景音是麥可寫給子女們的信件,他將接受教宗授勛,希望他鍾愛的子女們能夠觀禮—順道帶他們的母親一起參加。但是,《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不同,在這段唸信橋段之前,《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的開場,是大主教乞求麥可協助紓困教廷的財務困境,而麥可索求一席梵蒂岡企業股東席位以作為交換,這樣麥可就能成為史上最大、也是最神聖的房地產公司股東,不但讓他富可敵國,同時也能洗淨手上的罪惡—而隨後所謂教宗授勛的橋段,就明顯地只不過是梵蒂岡與紐約黑幫的利益交換而已。
麥可柯里昂與主教商談交易
這個差異顯示了,《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更聚焦在麥可身上,聚焦在他的道德矛盾與作惡多端,這樣才能讓他最終的悲劇結局更顯得淒涼決絕:麥可似乎是一個沒有選擇權的人,但事實是他同時做出了許多殘酷的決定。《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強調了這位黑道王子是自己走入哈姆雷特困境裡的。他終身背負的罪惡感,與連帶引發的妻離子散,是無法透過更多的金錢與權力去迴避的。
艾爾帕西諾與安迪賈西亞
但是,我們知道,《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同時也是瑪莉與文森的故事—文森是麥可早逝的大哥桑尼之子,他遺傳了父親的火爆個性,而這個角色由安迪賈西亞飾演。賈西亞的演出沒有太大問題,問題還是出在蘇菲亞柯波拉身上。如果你是覺得《教父3》如爛蕃茄所說的「表演極其平淡」的觀眾,那麼你在《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裡,仍然必須忍受蘇菲亞極其平淡的演技—她古井無波的演出,相形之下甚至能讓周杰倫在《頭文字D》裡的一號表情為之失色。無論柯波拉如何修剪這部電影,仍然無法讓這位戲份很重的黑道千金,變得更惹人憐愛或更有說服力,相對地,麥可的罪孽無可奈何地轉嫁到瑪莉身上的宿命悲劇性,仍然很難激起觀眾的不捨。
爛番茄表示蘇菲亞柯波拉在《教父3》「表演極其平淡」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從未看過《教父3》的觀眾,那麼你倒是能夠從《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獲得更多樂趣。畢竟本片確實比《教父3》更為專注,你需要關心的對象、與電影希望你關心的對象,就是垂垂老矣的教父。《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能協助你專注在艾爾帕西諾的精彩演技上,這時的麥可,已經越來越接近當年父親的年紀,你能看出柯波拉仍然有意無意地讓帕西諾遇上《教父》裡馬龍白蘭度遇上的狀況,然後讓這兩位演員相違的銀幕個性發展出不同的結局。從這一點上,《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是更適合新觀眾參與黑道史詩最終章的選擇。
在《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看到的梵諦岡會更加清晰明朗
諷刺的是,我們幾乎已經忘了上一次享受艾爾帕西諾演技是什麼時候了—不,別提《龍鳳大雙胞》。《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的聚焦,可以讓我們欣賞不到 50 歲、正值壯年的艾爾帕西諾演技,他要裝老演出60多歲的老大不是難事,難的是他幾乎在每一個鏡頭裡,都要演出上述提到的道德矛盾:當瑪莉質問他成立基金會是否別有用心時,他必須回答絕無此事;當湯姆之子安德魯將赴梵蒂岡時,律師要安德魯做家族的耳目,但麥可卻強調安德魯是一心虔誠服侍上帝、不能染黑他。這些不影響主線劇情的小地方,都能讓觀眾思考麥可是言不由衷還是字字衷心,而帕西諾讓這些正邪難辨的時刻,都變成令人愛不釋手的精彩演出。
《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更重要的貢獻,是給我們一個清晰潔淨的麥可:整部電影經過重新混音與數位修復,原本黃濁的畫質在這一版已不復見,原本許多因暗景而導致演員臉部泛紅的片段,現在看起來都更加自然—舊版梵蒂岡的天空,甚至是紅褐色的。
這麼多年後,再次重溫麥可科里昂最後的人生,那種強烈的懷舊之情超越了為《教父3》平反的想法。《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無法迴避原本《教父3》的缺點,但它盡力在其他部份調整得更加通順。有趣的是,《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本質上更接近了教父麥可,它們一樣充滿矛盾,一樣仍然充滿魅力,你不會因為這些成就而忽視它的缺點,但那些成就確實令人心生讚嘆,同時心裡洋溢滿滿的崇敬之意。
包含勞勃狄尼洛、艾爾帕西諾、勞勃杜瓦、黛安基頓與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等人於 2017年、《教父》上映 45周年時齊聚一堂
想一睹更接近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的原始構想,來 CATCHPLAY+朝聖《馬里奧普佐<教父大結局>:麥可科里昂之死》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