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泓(Ryan)
by 鄭秉泓(Ryan)

第55屆金馬獎得獎名單已於台灣時間11月17日晚上揭曉。曾因角逐女主角失利而嗆金馬獎「不公正、不專業」的中國首席影后鞏俐,這回應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安之邀擔任評審團主席,由她領軍的十七人評審團最終將最佳劇情長片大獎頒給已逝導演胡波的首部作品(同時也是遺作)《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劇組、胡波媽媽從李安手上接獲金馬最佳影片

至於中國第五代代表性導演張藝謀則是以《》拿下最佳導演奬。以獲獎數目來看,《》雖與最佳影片及男女主角失之交臂,卻拿下四個獎項(另三座為技術獎),最是風光。

嚴格來說,本屆金馬獎沒有絕對性的大贏家,《大象席地而坐》贏得了最佳影片、改編劇本與觀眾票選獎,《》贏得最佳導演與視覺、美術、造型三項技術獎,《我不是藥神》拿下新導演、原著劇本與男主角獎,台灣代表《誰先愛上他的》拿下女主角、歌曲與剪輯獎,至於《地球最後的夜晚》則是連奪攝影、配樂、音效三個技術獎項。

看更多「囧途」大腕徐崢揭中國瘡疤 《我不是藥神》火速捲款 60億

換句話說,入圍最佳影片的「前五強」各有所獲,有人認為這個皆大歡喜的結果等同於分豬肉,但我以為本屆金馬獎的五部入圍片從片型到美學差距甚大委實難以評比,《大象席地而坐》雖然相形突出,不過它已經拿到最該得的獎項,所以將其他獎項平均分給其他四部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也算適得其所。畢竟評選本來就是一種政治操作,而本屆金馬獎從入圍、評選到頒獎,無疑是場「帶著政治色彩尋求共識的藝術和談」,就得獎結果來看,這場「藝術和談」還算成功。

鞏俐領銜的金馬評審團

例如《》和《地球最後的夜晚》合力擒獲六項技術獎,意味著金馬獎對於中國電影產業在急速擴張的同時不忘在技術層面進行提昇並追求突破的肯定,在此請特別注意一下《地球》的攝影獎與音樂獎,分別有台灣和法國專業人士參與。

《地球最後的夜晚》三位攝影,(左至右)David CHIZALLET、董勁松、姚宏易,其中姚宏易為台灣資深攝影師

台灣人林強和許志遠以《地球最後的夜晚》抱走原創音樂,圖為許志遠,林強則未出席

如果對照畢贛和張藝謀這兩位分屬不同世代的中國導演在參展策略及國際集資模式(別忘了張藝謀在1991年刻劃北洋時期大宅院內妻妾勾心鬥角的寓言傑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曾有台灣影視大亨邱復生的投資)的同與異,恰可看出華語片由20世紀到21世紀在全球化趨勢及亞洲區版圖上的微妙起伏與消長。

畢贛和張藝謀今年分別參加坎城、威尼斯影展

在演技獎項部份,分別由三部台灣電影、一部中國電影和一部香港電影得到,把這五位「首度入圍即得獎」的演員放在一起看,其實頗有意思。男、女主角肯定了兩部雅俗共賞的悲喜劇中以外放表演擄獲人心的優秀演員;男女配角則轉向兩部深具社會批判性的獨立電影中兩個對主角往後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母性形象」角色(以《翠絲》獲男配角獎的袁富華在片中扮演一名自我認同為女性的乾旦);至於新人獎則由五名競爭者中唯一無演戲經驗的素人少年鍾家駿贏得。

圖左至右:《誰先愛上他的》謝盈萱、《我不是藥神》徐崢

圖左至右:《幸福城市》丁寧、《翠絲》袁富華

鞏俐在評審團記者會上曾經表示,她想要看到一個演員在戲中表演的份量和所做的功課,她認為演員不應該去「演」,而是去「成為」一個角色——而這個標準顯然確切地解釋了鍾家駿獲獎的關鍵(他就是角色本身)。

典禮過後鞏俐與鍾家駿開心合照

此外必須記上一筆的是,今年演員項目中有《誰先愛上他的》、《翠絲》兩部LGBT題材影片,共計入圍了五位演員,最終有兩位獲獎。金馬獎舉辦至今逾半世紀,1989年張曼玉在《三個女人的故事》中扮演一名迷惘的雙性戀者獲獎,為金馬獎的LGBT歷史開了先河。在往後三十年間,以同志角色獲獎的演員,計有1998年《愈快樂愈墮落》的曾志偉、2001年《藍宇》的劉燁、2004年《十七歲的天空》的楊祐寧、2005年在《最好的時光》第三段中扮演女同志的舒淇、2006年《愛麗絲的鏡子》的謝欣穎、2006年《盛夏光年》的張睿家、以及2010年《艋舺》中的阮經天(雖然此角性向描述上相當曖昧)。

2017年,陳竹昇以《阿莉芙》的變性人一角獲獎,可謂意義重大。2018年,金馬獎將男配角獎頒予在《翠絲》中詮釋跨性別者的袁富華,他與陳竹昇都是在劇場中頗有資歷但在電影裡多半擔綱小角色的實力派演員,這回全情投入扮演老乾旦,技壓男主角姜皓文,獲獎絕對實至名歸。而《翠絲》和《誰先愛上他的》在本屆金馬獎各有所獲,值此婚姻平權公投沸沸揚揚之際,或多或少說明了創作、生活與政治之間無法切割的密切關係。

阿莉芙

總結金馬55,《大象席地而坐》拿下最大獎兼觀眾票選獎,亦即它同時擄獲評審和觀眾的心,相當難得。這部體現當代中國青年虛無困境的厚重之作,內容不涉及政治,兼容台灣新電影和歐洲藝術片某些神采,它因為導演胡波自縊而覆上傳奇色彩,而金馬獎的適時加冕,既是蓋棺論定,亦保證電影不會就此遭到遺忘。

金馬頒獎典禮前,胡波媽媽已從李安手上接獲本屆觀眾票選獎

本文最後來圈選本屆金馬獎遺珠,對我來說就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導演婁燁婁燁的《推拿》是1996年中國片納入金馬獎評比後,僅次於《天浴》(七項金馬獎)、平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紀錄(六項金馬獎)的指標性作品,這回他以《風中》三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項目,最後輸給《》的張藝謀,殊為可惜。

婁燁「金馬 55榮耀時刻」系列照

《影》固然是張藝謀回春之作,但是離《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巔峰全盛期仍有所差距;相形之下,婁燁繼《浮城謎事》之後再次挑戰黑色電影,煽情狗血的故事編寫、類型元素的全面升級,令人看到一個創作者如何持續尋求突破的奮力不懈,比起賈樟柯姜文的自我重複帶來更多驚喜。

偶像小生井柏然和金馬影后馬思純演出《風中》

《風中》其實是一則野心勃勃企圖將中港台錯綜複雜的政經利益關係收納其中的「後六四」寓言,他從兩男兩女的多角戀情出發,最終卻成為了中國夢何以破碎的悲劇故事,希望勇敢拍出此片的婁燁一切安好,希望台灣觀眾未來還有其他機會在大銀幕欣賞這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