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Ming
by CharMing

鏡頭之外的導演,形塑電影中的一切,觀眾看不到導演的形體。唯有是枝裕和能化身為電影的靈魂,在他無數的作品中,看見屬於是枝的「影子」。

★「編看編談」邀你回顧樹木希林過往經典,再送你好片免費一個月看到飽!

點此連結輸入優惠代碼【ONEMOON】免費體驗一個月MOVIE LOVERS月付會員(價值$250),包括《橫山家之味》 數千片庫任你看,還可任選2部強檔電影免費兌換!(序號使用注意事項請見文末)

橫山家之味(是枝裕和經典)

 

在今年坎城影展榮獲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被譽為是枝裕和20年來集大成之作的《小偷家族》, 其實不難發現本片藏了許多導演「過往作品」的元素,《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家庭遺棄與社會問題、《我的意外爸爸》血緣與羈絆之間的親子關係、《海街日記》手足之情與生命力的傳承、《比海還深》父親情結與父子關係的改變、《第三次殺人》審判與真相的灰色地帶。

然而,這些看似相像的影子,卻也隨著時間的推進,使得影子變得越加綿延不絕,餘味無窮,今天就以《小偷家族》為基底,介紹是枝裕和五部必看經典。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本片改編自1988年發生在東京豐島區的「西巢鴨四棄子事件」,當年是枝裕和得知此一事件時,便心想這種人際關係稀薄到不願去發覺的狀況「很東京」。在媒體大力批判母親為了男人而拋棄四個小孩離家出走,是枝裕和反而思考著「深陷地獄的孩子們,是否仍存在異於物質性的『富足』呢?」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不探討誰對誰錯,沒有道德性的批判,而是單純地描繪這些孩子們的日常生活,這也與《小偷家族》的超越血緣的「羈絆」、社會亂象的日常與最後那場警察與安藤櫻之間,關於世俗定論的拉扯,成了最佳的對話。

那時,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憑藉那雙令人過目不忘的眼神,一舉讓他拿下第57屆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不僅是史上最年輕的坎城影帝、亦是首位獲得坎城影帝的日本演員。《小偷家族》11歲天才童星城檜吏,從長相到眼神與柳樂優彌幾乎同一個模子刻出來,不禁令人猜想是枝裕和是否特別偏愛醬油顏。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枝裕和經典)

 

我的意外爸爸

關於血緣與家人羈絆的關係,2013年的《我的意外爸爸》描述不小心抱錯的兒子,讓兩個家庭的關係產生劇烈變化的故事,早已成為此題材的經典代表作,而這也與《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與親情相互對照。

我的意外爸爸》不僅榮獲第66屆坎城影展評審團獎,也成為是枝裕和歷年作品第二賣座的電影(31億日圓的票房紀錄,《小偷家族》已在上映3週後打破)。是枝裕和抑制過往帶有紀錄片的手法,不管是主角的個性或是劇情的推動,皆以正統的戲劇方式堆砌,許多決定性的台詞,例如「就算是夫妻相處久了,也會變得很像」、「我怎麼會沒發覺,我可是他母親」也讓角色與真實感更加立體化。

此外,一場井浦新福山雅治說著,「從破土再到蛻變成蟲,一隻蟬需要花15年的時間…感覺很長嗎?」對比《小偷家族》祥太與由里在路邊對著爬上樹的蟬,大聲喊著「加油」的一幕。實際上,雄蟬交配後便會死亡,而雌蟬產卵後,生命亦隨即告終,孕育下一代是蟬的使命,之於《小偷家族》與《我的意外爸爸》而言,當繁衍後代不再是人類活著唯一的目的時,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又該是什麼呢?

我的意外爸爸

 

海街日記

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原作漫畫,在參加拋棄自己父親的喪禮上,遇見同父異母的妹妹,開啟一段三姐妹與新來的妹妹的同居生活,透過四季的更迭,在如詩如畫的鎌倉,各自描寫四姐妹各自的生命力。來到《小偷家族》的手足之情,柴田姐妹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以及亞紀的第二個身份沙耶加,原本的姐妹情深成了比海還深、深不見底的心結。

是枝裕和曾引用小津安二郎的話,作為《海街日記》世界觀的詮釋,「比起故事本身,我想描寫的是更深的『輪迴』,或者說是『無常』。」而套用至《小偷家族》亦如此。《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一書是枝裕和描述本片,「父親雖然死了,繼承父親血緣的「鈴」還在,母親雖然走了,留有和母親同年齡梅樹的老屋還在,雖然海貓食堂的老闆娘死了,炸夾竹魚的味道仍留存在海街,向這些雖然失去但依然傳承下去的東西,是透過法事加以描繪出來。」

那年《海街日記》四姐妹在庭院內穿著浴衣放著煙火,來到《小偷家族》則成了坐在屋簷下,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聽」煙火,卻是同等的溫馨與美。

海街日記

 

比海還深

是枝裕和曾說自己對於家庭倫理劇的想法,全都灌注在《比海還深》,寫出自己想寫的故事,然後將樸實的劇情拍成電影,這是他回歸「作家」身份而拍出的電影。

其實熟悉是枝裕和的人都知道,「洗澡」對於導演來說是再重要不過的場景。《比海還深》回到老家的良多,高大的身軀卻要擠進超小的浴缸,用水瓢撈出水面上的髒東西,其他像是《橫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比海還深》也皆以洗澡作為重要的橋段,一如《小偷家族》的信代沖掉附著在柴田治背後的泡沫,洗澡,早已成為是枝裕和戲中最能吐露心聲與展現親密的羈絆。

《小偷家族》也延續著《比海還深》父親對於孩子的父子情結,希望能聽到對方喊一聲「爸爸」的治,唯一能教孩子的卻是偷竊;離婚後放不下兒子的良多,因愛好賭博於是帶著他買了人生第一張彩卷。或許是因為自身家庭背景的關係,是枝裕和鏡頭下多數的父親形象,不是傳統日本充滿威嚴的大男人主義,而是還沒長大的男孩,學會成為父親的過程。

比海還深

 

第三次殺人

「法庭並不是探求事實真相的地方,只不過是審判人的場所」,是枝裕和在拍《我的意外爸爸》一次與取材的律師聊天的過程中,對方這句話啟發導演的創作靈感。面對致勝主義的律師,以及疑點重重仍被以死刑罪起訴的嫌疑犯,是枝裕和不斷堆疊人性的盲點,進而模糊真相的疑點,讓法律之外的真相顯得更加不堪與血淋淋。

是枝裕和在《第三次殺人》專訪時表示,「普遍的故事模式是一開始是一個謎,再慢慢探求真相至真相大白。但這次在我用了一種反過來的構想,一開始讓觀眾看到一個,可能是很明顯的事實,事實會變得越來越模糊…。而故事也不是到最後真相大白,反而是墮入了黑暗。」《小偷家族》多少也呈現此手法,一點點丟出這個家庭成員背後的秘密,拼湊日本社會不被重視的黑暗面。

律師重盛以「瞎子摸象」形容自己看不清真相的狀態,《小偷家族》的祥太朗則是讀著課文中一篇「史伊米Swimmy」,一條小黑魚成為紅色魚群眼睛的故事。其實,是枝裕和的電影就如同寓言一般,是導演對於人生的觀察與體驗,以及充滿意味深長的警示。

第三次殺人

是枝裕和的作品,從來都不是用電影去諷刺或批判社會,而是透過故事「呈現」犯罪背後的日常生活。比起《我的意外爸爸》的開放性結局,《小偷家族》描繪大眾所認定的「真理」,卻又以一幕幕的畫面呈現多數人無法體會的「真實」,其實更偏向《第三次殺人》的灰色地帶,支持死刑或廢死?血緣=親情?是枝裕和並無向觀眾說教之意,而是同時丟出正反意見,將最終的選擇權交還給觀眾詮釋。

是枝裕和曾在《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表示,「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導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壞蛋或許是用來讓故事變得比較容易理解,但不用是否反而可以讓觀眾將這個電影當成自己的問題,帶回日常生活呢?那樣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變,我總是期盼看電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時,對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變,能成為他們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來日常生活的契機。」

 

序號使用注意事項:

1.首月優惠到期後將恢復每月自動續扣,扣款前會以Email提醒亦可隨時取消,代碼有效期限為2018/09/30前,敬請把握!

2.此優惠代碼不適用於亞太電信、台灣之星、BANDOTT(便當)、台數科系統台之 CATCHPLAY 用戶兌換,以避免重複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