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爺
by 豬大爺

收看《第三次殺人》這部電影的過程,與其形容成是一次觀影經驗,不如直接說我們所有的觀者都一起參與了一趟漫長的訴訟。

寫這個專欄主要是為了讓讀者獲得收看影片的興趣,因此在寫作內容上必須盡可能地避開劇情細部的討論,以及影響結局的關鍵轉折等內容,如此的限制對於要討論一部關於法庭審判殺人案的電影來說,是非常綁手綁腳的,不討論犯罪事實、不討論司法攻防、不討論被告人的真實,如何去解釋一部這樣的電影呢?

好加在,《第三次殺人》來自是枝裕和導演。這位擅長用光影、食器、街道即景與生活對話,描繪出各色當代家庭所遭遇之生離死別的國際大導演是枝裕和,這次在新作中大幅推翻前作風格,以硬派法庭懸疑題材上陣,但最終在整個企畫背後所要強調的面向,依舊是人性與善惡在生活中逐步被感染模糊的那段過程,沒有好壞、沒有痛快解決辦法、沒有終點,也因此,討論這部電影,沒有所謂的爆雷爆結局。

第三次殺人》中,我們看見一位把勝訴視為第一要件的律師,與一位面臨死刑判決卻動機模糊的殺人犯,兩人在不明朗的案件中陷入泥沼,似乎是拚了命地往事實真相接近,但這是唯一的正解嗎?在電影中我們不斷看見兩人在會客室玻璃窗上交疊著的臉孔映像,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談中,律師轉換攻防策略,只為了維護判決事實而非犯罪事實;而嫌疑犯則透露出各種彷彿親身經歷的犯罪事實,來影響判決事實的產生。

幾位超級演技派透過導演獨有的拍攝手法,表現出與市面上推理懸疑片截然不同的表演形式,讓觀眾無時無刻都受困犯罪事實與現實利益的思辨之中,這是《第三次殺人》最值得注目的觀看重點。另外還有個強大的創舉,是枝裕和這次找來自己的偶像 - 義大利重量級古典鋼琴家Ludovico Einaudi為本片製作電影配樂,是這位音樂大師首次參與日本電影的配樂製作,也讓本片在聽覺設計上,一同走出了與是枝裕和過往完全不同的路。

對我來說,收看《第三次殺人》這部電影的過程,與其形容成是一次觀影經驗,不如直接說我們所有的觀者都一起參與了一趟漫長的訴訟。在繁雜的對話中,包含劇中角色與我們這些觀眾的每個人,都試圖撈取自己認為屬於正義或勝利的關鍵語彙,去拼湊這個案件。最終的結果你可能難以接受,但也更加地指引了我們:不管是面對單一案件,或是整個社會,真實從來就不是唾手可得。

第三次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