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哲青
by 謝哲青

掙扎求生的人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討論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之前,容我小小的岔題,讓時間回到1914到1918年間,對歐洲文明造成深刻創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對亞洲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蒼白、遙遠而陌生的。但對於交火雙方的國家來說,這是場心力交瘁的死亡拔河,没有勝利,只有不斷地失去,與失去。以最主要的西戰場,也就是法國北部的平原地帶,炮火將富庶莊園化成廢墟,繁華城鎮夷為平地,數以百萬畝計的富庶變成荒原,根據統計,光是法軍就有一百五十萬人陣亡,另外有一百萬人失語、失明、或是肢體傷殘。若把整場戰爭都納入計算,至少就有一千萬條生命傷亡。

在過去,歐洲也只有黑死病浩劫時,才能比擬如此慘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藝術與建築表現的轉捩點,至此失去了原本跡近厚顏無恥的感官浪漫,繼而退縮至苦惱的抽象及激進的極簡中。每個人都戒慎恐懼地憂慮另一場戰爭的發生。從軍曾被認為是崇高偉大的付出,戰後則遭到冷落排斥;過去馳騁沙場的榮耀,成為眾人避而不談的晦澀心事,「登記就讀軍事學院的人數急速銳減,就連孩子們也不玩騎馬打扙的遊戲。」一名資深記者以沮喪的口吻寫道,「以後還有誰願意,奉獻青春守望家園呢?」

在這種低迷的歷史氣壓之下,你就可以理解為何歐洲面對納粹德國的興起,竟以息事寧人的姑息主義、言不由衷的和平會談,及視而不見的媒體過濾來回應。所以,當德國迅雷不及掩耳的閃擊戰攻擊鄰國時,每個人都「瞠目結舌、沮喪地坐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什麼事也做不了 …」。

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又延宕了一些日子,「英國遠征軍」(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BEF)也前往歐陸馳援法國盟軍。BEF涵括了英國所有可即刻動員作戰的部隊、具有作戰經驗的軍官與培訓幹部。運籌帷幄更勝一籌的德軍,步步進逼,最後,還將法國殘存的反抗武力與英國部隊,圍困在英吉利海峽東側的沙洲之城-敦克爾克。

在西佛蘭語中,敦克爾克(Duinkerke),指的就是「被沙丘圍繞的教堂」,退潮的時候,這裡的海灘可以涉水數百公尺,水深還不及你的膝蓋,但滿潮時,沿岸可深達數尺,但仍不足讓大船靠岸,所以只能泊在數公里外的海面上。

只要希特勒一聲令下,歐陸最後反納粹的軍力勢必灰飛煙滅,第二次世界大戰接下來的形勢也會大大不同。當年輕孩子被圍困的消息傳回英國,那些身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男女們,無論是在戰場上倖存,或是遭遇喪親至痛的人們,全都意識到,過去的苦難不可以再來一次。

因為「活著就是勝利」的信念,因為「不能讓悲劇重演」的共識,從漁船、遊艇、救生艇到拖船,近代史上規模最浩大的軍事撤退行動就此展開。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以「一週、一天、一小時」的物理時間,返復闡述1940年5月26到6月4日的故事。

或許,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看不到《現代啟示錄》的尖銳深刻,也没有《搶救雷恩大兵》的血腥震撼,但在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影像中,除了戰爭的虛無外,更多的,是對生命的尊重與眷戀。

「唯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的結局。」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曾這麼說過。但這一次,在敦克爾克的沙洲上,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掙扎求生的人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編看編談》請你免費看電影!

結帳時輸入優惠代碼【Ryan12】,立即免費看《敦克爾克大行動》,代碼有效期限為2018/01/03前,敬請把握!

敦克爾克大行動

電影兌換說明:請先註冊成為CATCHPLAY ON DEMAND的會員,點選《敦克爾克大行動》,選擇立即觀看,輸入優惠代碼Ryan12進行兌換,可依個人喜好使用電腦或手機觀看;也可投放到Chromecast或AirPlay在電視上多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