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女子》用女性角度詮釋了性暴力受害者及其身邊的人的痛苦無助,也直指旁觀者的冷漠與偏見,沒有氣勢磅礡的復仇場面,片尾的一絲惆悵卻更諷刺更貼近現實,是部令人深思的好片。
在點開《花漾女子》這部片前,我沒有查過他的劇情,所以當出現大大的 "Promsing Young Woman" 片名再搭配一堆粉紅色愛心,我還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
有口紅、有唇印,《花漾女子》的海報乍看就像浪漫的約會電影
不過,全部看完後才發現這是一部包裝在泡泡糖色系裡面的女性復仇電影,主角凱西 (凱莉墨里根 飾) 原本是一名前途大好的醫學院學生,但因為不明原因輟學,年過30還在咖啡廳打工,夜夜打扮成各種風格迥異的造型在夜店裝醉,吸引男子「撿屍」。一直到電影中後段,我們才知道原來凱西大學時的好友妮娜,因為遭到同學艾爾於眾人面前性侵,受不了身心打擊退學最後自殺,而凱西為了照顧妮娜也休學,在妮娜死後,萬念俱灰的她更走上了復仇之路。
凱莉墨里根在《花漾女子》天天流連夜店,準備處罰渣男
每個被凱西教訓的渣男,都變成她筆記本的一筆劃
這並非讓人熱血澎湃的典型女性復仇電影,沒有剽悍、開外掛的女主角,電影色調充滿各種反差的夢幻色系,女主角的衣著總是少女般的粉紅、粉藍、小碎花,但劇情卻是一路到底的晦澀陰暗,打扮甜美的女主角凱西看起來就像個破碎的洋娃娃。劇情安排她一度以為遇到真愛,在親友勸說下打算放下過去重新尋找幸福,卻意外發現自己以為是幸福開端的男人,原來也是當年性侵妮娜的共犯之一-到這裡凱西再也不能回頭了,她喬裝成脫衣女郎混入艾爾的婚前單身派對,雖然因為凱西縝密的計畫,艾爾跟他一幫狐群狗黨最後被警察逮捕,但凱西卻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博柏翰 (右) 飾演的萊恩,對凱西展開熱烈追求
稍微查了一下才發現「promsing young woman」一詞,源自2015年轟動全美的史丹佛大學性侵案。一名史丹佛男大生、同時是前途無量的游泳明星,因性侵一名酒醉女子遭到審判,最後法官只判他6個月監禁,原因是這是一名「前途光明的年輕男子」(promising young man),不該為了性醜聞毀了他的未來。
我們不該因為性醜聞毀掉「前途光明的年輕男子」的未來,那麼前途光明的年輕女性的未來呢?
(左起 )《花漾女子》主角凱利墨里根、博柏翰與導演艾莫芮德芬諾
《花漾女子》雖然是一部女性復仇電影,但劇情跟結局一點也不大快人心、反而令人無力,但也不禁令人深思,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好人,但是否在不經意的時候成為犯罪的幫凶?
身為一名律師,也處理過不少性侵害相關案件,不管作為受害者的告訴代理人,或是性侵嫌疑人的辯護人,性侵一直是難處理的案件,因為一般來說性侵案件都在非公開場合發生,現場也可能只有加害人跟受害人,即使能證明雙方有性行為,又該怎麼證明是「合意」或是遭到強迫。
我看過受害人哭著說到底該怎麼證明他是被強迫的,也看過遭到誣陷的被告崩潰的問我「到底要怎樣大家才會相信我沒有做?」
大家是否還記得藝人馬幼興遭誣告性侵的事件,女方一開始指證歷歷,導致馬幼興演藝事業重創,但最後經過司法程序發現女生根本就是誣告。不論性別差異,往往有受害人因為沒有辦法提出充足的證據,因而無法得到法律協助。
馬幼興因為遭誣告性侵而演藝事業重創
如同《花漾女子》的醫學院院長所言「我們不能因為單方的指控就毀掉一個男人的前途」「我必須假定他是無辜的」,性侵案件的難題通常出於證據不足。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審視自己在看待每個案件的時候,是否太快給予受害者或加害者帶有偏見的評論,沒有充分的了解細節就下結論,可能就會如醫學院院長,有意無意地成為類似案件冷漠的旁觀者,進而助長這樣的風氣。
性侵傷害的不只是一個人,連同他/她周遭的親友也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
「柔弱勝剛強」,《花漾女子》用女性角度詮釋了性暴力受害者及其身邊的人的痛苦無助,也直指旁觀者的冷漠與偏見,沒有氣勢磅礡的復仇場面,片尾的一絲惆悵卻更諷刺更貼近現實,是部令人深思的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