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 L.
by Philip L.

用挑戰觀眾過往認知的技術革新,開創出熟悉題材的全新潛力,大導演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乍看之下少了點新鮮感與過往作品的深度,結果卻成功把導演對於3D技術的著迷繼續帶到另一個高度,讓熟悉導演創作歷程的觀眾多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李安或許不是諸如詹姆斯柯麥隆之類的技術狂人,但至少就本片來說,大導也算是交出了自己關於未來的一家之言。

必須說,純粹就故事而言,《雙子殺手》有不少改進的空間。三位編劇大衛班尼歐夫、比利雷和戴倫連可雖然各個大有來頭─分別是《冰與火之歌》的主創、以及《飢餓遊戲》和《沙贊!》的編劇,但整部電影的故事只能說相當…復古,毫無反應就是一個老派的刺客復仇故事,加點時空旅行元素就變成《迴路殺手》,跟《捍衛任務2》也只差小狗(喂!)雖說最後有加入些許關於命運自決和道德良知的辯證,電影的結尾也莫名地有玩味空間,但劇本整體毫無疑問是全片最弱的一環,連帶拖累了瑪麗伊莉莎白文斯蒂德克里夫歐文兩位好演員,遠沒有李安電影平常的水準。

《雙子殺手》的三位編劇-- ( 左起 )大衛班尼歐夫、比利雷和戴倫連可

迴路殺手

不過呢,若從技術劃時代的科幻動作片的角度來看,《雙子殺手》可就有意思多了。

從上映前宣傳以來,《雙子殺手》主打的皆是兩項科技標竿:用數位面具打造的年輕版威爾史密斯(簡單說,團隊用電腦特效做了一張「年輕威爾史密斯面具」,套在演員本人或替身身上演出),以及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李安再度挑戰3D、4K、每秒120格拍攝。

李安導演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再度挑戰高規格拍攝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就前者而言,這可能是截至目前為止,演員年輕化特效最驚人的一次,表情之細緻、情緒之明確,白天強光下也絲毫不見破綻,完全無法想像這是後製的結果,更別說威爾史密斯還是一如往常地充滿個人魅力,這次有了特效加持更是如虎添翼。有什麼比找來威爾史密斯當主角更好呢?當然就是兩個威爾史密斯啦(誤)。

而後者更是《雙子殺手》的關鍵。筆者有幸看過3D、2K、每秒120格的放映版本,所展現的科技革新讓本片說什麼都要衝高規格版。先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為人詬病的問題,便是做為刻畫人物心境的角色劇情片,高畫質讓製作上的侷限無所遁形,不但未能讓觀眾進入電影的世界,反而看見眼前內容的虛假。

利用人臉特效,《雙子殺手》成功打造臉部表情細緻的年輕版威爾史密斯
 

到了《雙子殺手》,除了拍攝上看得出導演有持續針對3D構圖與光線做調整,大量的動作戲剛好把高畫質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再複雜的動作場面都是行雲流水,身歷其境,一段驚心動魄的機車追逐可說是全片高潮,每一次機車的衝撞都彷彿發生在觀眾太陽穴旁,最後的槍戰更是把動作片的感官刺激放到最大,明明表面上與過去的動作片沒有太多不同,但新技術卻帶來關鍵性的差別。當然,過去拍起動作場面總顯得尷尬的李安(莫忘那精美的《綠巨人浩克》…)這次也顯得有備而來,招招致命的徒手肉搏和先前提到的機車追逐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就片型來說算是有交足功課。


51歲的威爾史密斯 vs. 23歲的威爾史密斯
 

綠巨人浩克

討論一部電影好壞除了個人喜好,另一個重點亦是導演的原始意圖。做為一部科幻動作驚悚片來說,《雙子殺手》只能說是及格,但若將其做為新技術翻轉就類型的嘗試,帶來的震撼在今年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當然,若要確保自己能享受到電影的完整魅力,追求高規格的放映絕對是有所必要(只可惜現階段本片最高規格版本全球僅有對岸才能看見,IMAX、3D、每秒60格已經是台灣頂標),不過既然李安是公認的台灣之光,在有所選擇下進戲院支持導演心中的理想,也是理所當然吧?

雙子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