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爺
by 豬大爺

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集的當下,我帶著有點激動的心情想著,到底該怎麼訴求,才能讓多一點不常看台灣電視劇的朋友,都一起加入追劇行列呢?想了非常久,我覺得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繼續維持著這份激動跟他們大喊:「你!快!去!看!對!就現在!不要回頭!」

研究各國戲劇多年得到一個結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擅長操作的劇種,從這些劇種中我們可以看見該國對劇本流程、編導風格和行銷策略的特色與堅持。但如果是想看到各國戲劇創作者與觀眾進行互動密度最高的溝通,則每一個國家的選擇都會回歸一致,在劇本中反映該國曾經、或者當下所遭遇到的社會現況-也就是社會寫實劇。歐美影集在這類型擅長描寫種族階級議題、日本強項是家庭與社會問題、韓國則在職場真實樣貌側寫上展現高水準。

台灣並不是沒有這樣的社會寫實作品,但一直以來受到的關注與資源都不會多,也難以達成普及化的狀態。這次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故事釋出後就可以感受到,整個劇組想跟台灣社會進行一次大規模心靈溝通的強烈執念。

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所引發的死刑爭議,引發眾怒的辯護人權律師,與被害者、加害者家屬背後的每一次傷痛,再延伸到遭受社會群體汙名化的精神疾病患者,這全部的故事線都圍繞在賈靜雯所飾演的新聞台主管周邊,於是這些事情會怎麼被當代媒體的視角詮釋出來,這些新聞從業人員長年面臨的職場掙扎、與各種現實又無情的選擇也都一起被描繪出來。

第一集後半段的一場臨時新聞插播戲,精準地披露第一線新聞工作者在搶快與查證之間的恐怖抉擇,對一般人而言明明是再清楚不過的選擇題,為何在電視台方會成為如此血淋淋的道德盲點,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故事中,也給了觀眾另一端的視角呈現。

上述的所有內容,實實在在都是我們台灣公民這幾年所經歷過的各種巨大創傷,這些問題通常沒有唯一正解,但在社會氛圍之下我們似乎常常被逼著快速地選擇自己的立場以示公平正義,然後在每一次的選擇中,撕裂出更多的傷痕。

對我而言,《我們與惡的距離》比較像是一場大型群眾心理諮商,我們隔著電視螢幕、隔著故事劇本、隔著演員的感性演出,在一個稍微有點距離感、又不那麼逼迫人選邊站的環境之下,透過本劇的所有內容徹底掃視自己面對各種困難抉擇的態度與想法,並試圖去看見在那創傷背後的每一個人們,他們曾經活過想過痛苦過的故事。說真的,這只是一個力道很幽微的嘗試,但如果有越多觀眾願意跟著一起加入這樣的思考狀態,我認為這個社會就有持續前進的可能。

 

★升級月付會員!追劇零距離

現在只要註冊CATCHPLAY ON DEMAND會員,《我們與惡的距離》首兩集免費隨選隨看

4/30 前兌換代碼【TWBU324】限時買月送月!不怕錯過每週直播,輕鬆追劇不受限,點此享千部影劇無限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