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就是敗在愛情與衣服上。
這是一句老話,我記憶中第一次看到是一個百貨公司的廣告詞,用來形容《魅惑》的劇情,倒是很有意思,女性主義在這部電影裡是否敗了,那有待每個人的解讀,但女性與衣服和愛情之間的關係,在這部電影裡以前所未有的鋒利角度呈現了出來,《魅惑》改編自小說及1971年的知名電影,但在這裡導演是以一個女性中心的角度出發,去講這個故事,當一個男子進入與世隔絕的一群女性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蘇菲亞柯波拉是世界上最時尚的女導演(沒有之一),不,讓我重新說一次剛剛那句話,蘇菲亞柯波拉是世界上最時尚的導演。她的私人穿搭無懈可擊,甚至與LV推出聯名系列(下圖),而她作為一個時尚敏銳度這麼高的人,她的電影裡服裝不只是輔助演員進入角色的道具,不只是讓觀眾對角色有更深的了解,她的電影裡服裝總是在說一個故事,在說一個故事之餘,她的電影服裝也非常美。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時代背景,這部電影發生在南北戰爭的尾聲,這時候南北戰爭已經打了好幾年,在這個女性學校裡的學生已經自給自足了一段時間,她們是受過教育(或正在受教育)的女性,來自相對富裕的家庭背景,她們的服裝在很多地方反映了這一點,有富裕的氣息,或至少是富裕的遺跡,但因為戰爭,她們的黑奴逃走了,所以需要開始自己勞動,比如燒菜或耕田。
在19世紀的美國南方,裙撐(就是大蓬裙底下的支架)仍然是高貴女性服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這部電影的前半部,裙撐被拋棄了,一方面是因為實用性的理由(穿著大裙撐不適合種菜或到森林裡採蘑菇吧),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營造出一種與世隔絕,時代並不清楚的氣氛,她們像是一個世代遺留下來的幽魂。
穿著清淡的粉彩色系,粉彩色系在這部電影的時代已經發明了,但其實這是少數脫離現實歷史背景的一個細節,在戰時大多數的女性會選擇穿著黑色,而不是貫串這電影裡的柔軟粉彩色系(其實,各種我們在古裝劇裡看到的顏色,未必在當時的染料技術之中),但這部電影前半的粉彩色系更像是一種褪色的、同樣的那種,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古代的一種氣氛。
本片的服裝設計師特別提到他用了多樣的褪色技巧,讓服裝呈現出經過經年累月洗滌的歲月感,也因為拋棄了裙撐,反而使得劇中的服裝輪廓更具有現代感,更柔軟,也更脆弱,彷彿這些女孩在危險的戰爭之外被世人遺忘,一直到穿著格子布料的女孩在森林裡發現了柯林法洛飾演的傷兵(在三個主要角色以外的女學生,導演用了巧妙的方式讓我們區分她們,格子布、細格紋、直紋與花朵圖案)。
一個男性的出現讓生活在純女性環境裡的女孩們有了新的打扮動力,很巧妙的用配件點出,突然戴上珍珠耳環的女學生、戴上胸針的女老師,珠寶在這裡除了很明顯的是提升打扮以外,其實還有一種暗暗的性慾流動在其中,珠寶所強調的,胸前、耳垂,其實都是性感帶,也是把焦點集中在臉部的一種手段,我想這一小段宣告競賽正式開始。
女演員們在拍這段戲時拍了一個搞笑短片,標題是一八六零年代的Girls Gone Wild,略為的裸肩跟露出腳踝在當時就算是傷風敗俗了(當代的girls gone wild是掀起上衣露出胸部,看看人類的文明演變!)
妮可基嫚的角色在這裡面,她的服裝是最為突出的,並不是她打扮得特別鮮豔,恰恰相反,她的服裝顯示出強硬,帶有一點男裝的剪裁元素,她的服裝剪裁是直線的,強烈的,肩線甚至有種盔甲的氣氛,細節上,最明顯的,是有很多扣子,覆蓋的身體部位也最多,代表她的層層防備。
幾場晚餐戲的對照非常鮮明,純女孩們的晚餐大家穿著質感良好但保守的服裝,已經揚棄了穿上正式晚餐服用晚餐的傳統;可是在有男士參加的晚餐裡,大家則迫不及待地穿上華美質料,精細的透膚蕾絲,跟露出更大面積的肌膚,當然,還有更為閃爍的珠寶,也許是為了吸引男性的目光,也許是好久沒有穿上這些華服的機會,在關鍵戲的前一場晚餐,艾兒芬妮和克莉絲汀鄧斯特一藍一紅,其實展現的是各逞心思,艾兒芬妮在這裡面,演的是最大膽主動的角色,她的服裝總有點鬆開的地方,更為展現這個角色特色的是她的髮型,其他的女孩(依照當時的時代標準)頭髮都綁得牢牢緊緊的,但艾兒芬妮的角色,頭髮永遠有一部分是披灑下來的。
在男人的戰爭裡,男人的武器是槍是刀是炸藥;在19世紀的女性戰爭裡,武器是美麗的衣服與閃耀的珠寶;在這故事裡,服裝是重要的細節,展示了所有劇情的幽微轉折。至於有沒有愛情存在其中,也許只是這群遠離凡塵久了的女孩們,一時無聊的牛刀小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