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
by 聞天祥

出生於1953年的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算算早已年過60,但總覺得他還很年輕。也許是一直堅持的獨立路線和維持亙久的風格,以及相較於7度角逐坎城金棕櫚但奧斯卡依舊對他視若無睹!但看看演過他電影的卡司:蒂妲史雲頓湯姆希德斯頓蜜雅娃思柯絲卡約翰赫特比爾墨瑞莎朗史東茱莉蝶兒佛瑞斯惠特克強尼戴普珍娜羅蘭薇諾娜瑞德羅貝托貝里尼湯姆威茨凱特布蘭琪伊吉帕普永瀨正敏……,他的份量不言而喻。

吉姆賈木許(右)與《噬血戀人》卡司於坎城參與首映

吉姆賈木許除了電影,對文學、攝影、音樂涉獵亦深,還曾擔任《養子不教誰之過》導演尼可拉斯雷的私人助理,雷雖然來不及看到賈木許在影壇崛起,卻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

國際影壇對賈木許的關注,始於《天堂陌影》(Stranger Than Paradise,1984)。本片在坎城一鳴驚人奪下鼓勵新銳導演的「金攝影機獎」,並在第二年的日舞影展得到等同最佳影片評審團大獎,而成了美國獨立製片的經典。看似無所事事的人物,在缺乏古典好萊塢的戲劇邏輯下,反而咀嚼出別人求而不得的餘韻。難得的是這部電影其實到最後是具備營造高潮的逆轉元素的,但賈木許卻選擇雲淡風清,沒讓它淪為半調子,卻更上一層樓地把持住,讓錯愕和隨後的漠然,達到力透紙背的效力,確實不是一般導演能為。近年有愈來愈多想拍「無聊」的導演,但能把「無聊」拍得「不無聊」的,賈木許的《天堂陌影》絕對首屈一指。

天堂陌影(吉姆賈木許-經典數位版)

天堂陌影》的成功,也讓不少人回頭關注賈木許的處女作、也就是德國人比美國人還要買單的《長假漫漫》(Permanent Vacation,1980)。本片在曼海姆影展得了馮史登堡獎(此獎名稱來自執導《藍天使》的大導演Josef von Sternberg),這是一部更簡單、關於年輕城市浪人的生活素描,切進了社會的邊緣,試圖捕捉背後的那股力量,仍見生澀。

長假漫漫(吉姆賈木許-經典數位版)

爾後,《不法之徒》(Down by Law,1986)堂堂挺進坎城影展的正式競賽,日後以《美麗人生》成為奧斯卡影帝的羅貝托貝里尼,帶著滿口破英文,加入湯姆威茨約翰勞瑞的牢房,DJ、皮條客、加上義大利佬,三個臭皮匠計畫逃獄,也不會是《刺激1995》,反而荒謬得令人好笑。德國攝影大師羅比穆勒的掌鏡,讓狹隘的空間產生了複雜的層次,堪稱黑白攝影的典範之一。

不法之徒(吉姆賈木許-經典數位版)

在拍了《咖啡與菸1》、《咖啡與菸2》兩部短片後(這一系列同名短片在2003集結成套,並以長片《咖啡與菸》姿態推出),賈木許再度以《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1989)問鼎坎城,並拿了一座不太知所以然的「藝術貢獻獎」。本片的背景設在因貓王而為樂迷憧憬的的孟菲斯市,三個不同卻又藕斷絲連的故事在這裡發生,包括來此朝聖的日本情侶,兩個為省錢而同住一間房的女子,而第三個故事彷彿是從第二個延伸而出,最後又扯回到孟菲斯這裡。另外,還有個疑似貓王的鬼魂出來「插花」。

咖啡與菸(吉姆賈木許-經典數位版)

神秘列車(吉姆賈木許-經典數位版)

而這種拼盤似的結構,也延續到他下一部作品《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1991),甚至變本加厲地化為五個城市(包括洛杉磯、紐約、巴黎、羅馬和芬蘭的赫爾辛基)五個計程車司機與乘客在短暫相遇所發生的故事。公路氣息、文化碰撞、百無聊賴中綻露的人性幽光,繼續推進著他的電影之眼。而上述這些影片,直到1992年才經由金馬影展介紹給台灣影迷(之前則各憑本事在地下流傳),也幾乎就是2016登上院線的賈木許影展回顧的主體。

地球之夜(吉姆賈木許-經典數位版)

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Dead Man,1995)是賈木許第一部正式在台灣上映的電影。不曉得是否跟強尼戴普主演有關?彼時正是強尼戴普跟不同風格家合作以摸索自我的階段,除了後來與他幾乎焦不離孟的提姆波頓,還有賈木許、Cult片天王約翰華特斯、前南斯拉夫金棕櫚導演庫斯杜力卡、瑞典名導萊賽霍爾史壯,都執導過他。賈木許把公路延伸到西部與歷史的縐摺裡,讓強尼戴普化身從印地安習俗中體悟生命與死亡的旅人。可惜本片當時在台灣激起的迴響還不夠。

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吉姆賈木許-經典數位版)

而再度逐鹿台灣院線的《鬼狗殺手》(Ghost Dog: The Way of the Samurai,1999)由《最後的蘇格蘭王》奧斯卡影帝佛瑞斯惠特克飾演崇尚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黑人殺手,應是賈木許至今暴力尺度最開的作品,然而文化錯置與類型實驗的結果,或有拼貼趣味,卻未能正中核心。但賈木許在這部份的嘗試並未停歇,近期的《噬血戀人》(Only Lovers Left Alive,2013)讓相戀數千年的吸血鬼「老」情侶大談文學、音樂、哲學,進而懷疑起是否走得下去的感情忠誠,以及血源潔淨的全球化問題,都看得到他不肯流俗的角度。但他的節奏是否適合這些類型及變奏得是否成功,卻成了最大的考驗。

噬血戀人

所以我不太意外近年能讓他的新舊影迷都買單的作品會是《愛情,不用尋找》(Broken Flowers,2005)以及《派特森》(Paterson,2016)。前者透過比爾墨瑞拜訪昔日眾女友的旅程,除了回問自己的過去,也成了一次對美國生活的另類展示,神秘又帶點疏離,冷冽的幽默,到最後突然化成一股悲涼,實為神來之筆。《派特森》也把重點擺在男主角(亞當崔佛)身上,就像《神秘列車》把場景設在孟菲斯市一個叫做「孟菲斯」的旅館,這類小趣味在此則是一個姓「派特森」的公車司機就住在派特森市。工作之餘,他還喜歡寫詩。影片看似白描他的週間生活,但在愛作怪的老婆和宛如冷面笑匠的小狗陪伴下,賈木許展示了微觀的藝術,讓日常中的不尋常,透露出淡淡詩意,含韻生輝,從小品透見大器。

以前有人嫌他慢,說他是「烏龜教主」。時至今日,賈木許早已成為一介大師,太多影片都看得到向他學習的鑿痕。而從地下、影展、戲院到線上,賈木許在台灣被觀看的方式,也由難化簡,且化暗為明。不變的是他依然我行我素,自成一派。

派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