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Y電影博物館
by XXY電影博物館

曾以電影《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導演兼編劇約翰李漢考克(John Lee Hancock, Jr),《速食遊戲》是他在2016年所執導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故事從一位平凡的奶昔機銷售業務員雷克洛克出發,因推廣業務而與創立麥當勞速食餐廳的麥當勞兄弟檔相遇,並計畫以創新的快速出餐系統推出加盟店,卻在逐步擴張市場的同時,演變為一場商業版圖的惡鬥。

速食遊戲

本片由《鳥人》米高基頓、《廣告狂人》琳達卡迪林尼、《守護者》派翠克威爾森等人同台演出。其中,飾演主角雷克洛克的米高基頓,詮釋這位懷才不遇的商場狂人十分出色,與現實生活中的雷克洛克本人十分相似。而本片做為描述麥當勞公司的真實改編故事,到底片中有哪些真實?哪些虛構?就讓我們一同來深入了解吧!

1. 雷克洛克(Ray Kroc)

(左) 1978年的雷克洛克(右)電影中米高基頓飾演的雷克洛克

雷克洛克本名為雷蒙德亞伯特克洛克(Raymond Albert Kroc),是活耀於美國50~60年代的企業家。他出生於1902年,是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的捷克裔家族。

他曾在15歲時,謊報年齡加入紅十字救護隊接受的醫護兵訓練,並預計在一戰期間擔任救護車駕駛。但1918年,他完成訓練後被送往法國參戰時,一戰便結束了。有趣的是,迪士尼公司創始人-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也與雷克洛克同樣謊報年齡加入紅十字救護隊,兩人可能在戰爭期間同樣擔任救護車駕駛。

即便如此,雷克洛克和華特迪士尼兩人在戰爭後並沒有太多接觸聯絡,直到30年後,麥當勞餐廳才有計畫將分店開設在迪士尼樂園內,但最後在1990年代才真的實現。

(左)雷克洛克於 15歲時加入紅十字救護隊時的樣貌,圓圈內為成年後的對照

(右)華特迪士尼(迪士尼公司創辦人)於 16歲加入紅十字救護隊時的樣貌,圓圈內為成年後的迪士尼

在電影《速食遊戲》中,劇情詳細描述了有關雷克洛克這位極具野心的商人,從有志難伸的職涯初期,到最後一步步併吞麥當勞兄弟的麥當勞餐廳,電影中的絕大部份情節皆為真實發生的故事。正如同電影中描述的,雷克洛克在一戰結束後,先後擔任過17年的紙杯推銷員(Lily Tulip Cup Company)、鋼琴演奏樂手、爵士樂團成員、芝加哥當地電台DJ。最後,在他成為奶昔機業務後,才與麥當勞兄弟認識。

(左)1951年,雷克洛克示範使用多工奶昔機

(右)米高基頓所飾演的雷克洛克,與其推銷的奶昔機

值得一提的是,雷克洛克當年推銷的奶昔機,號稱一台機器可以同時做出5杯奶昔,這台超高效率的機器價格不斐,一台要價150元美金。而麥當勞兄弟向雷克洛克一次訂購8台,等於是付了一筆1,200元美金的大訂單。這對當年推銷頻頻碰壁的雷克洛克而言,確實令人驚訝。

 

2. 麥當勞兄弟(McDonald Brothers

(左上)麥當勞兄弟的真實樣貌

(右上)麥當勞兄弟分別由尼克奧佛曼Nick Offerman)與約翰卡羅林區John Carroll Lynch)飾演「迪克」與「麥克」

(左下)由麥當勞兄弟所創立的「麥當勞創始店」真實樣貌(右下)電影中的「麥當勞創始店」,還原度極高

麥當勞兄弟是麥當勞餐廳的最原始創辦人,分別為哥哥「迪克」(Dick)理查詹姆士麥當勞(Richard James McDonald)、弟弟「麥克」(Mac)莫里斯詹姆士麥當勞(Maurice James McDonald)。兩人首先在加州阿凱迪亞(Arcadia)開設餐廳,設有時下最流行的免下車(Drive-in)停車場,餐點內容不外乎為美國人愛吃的烤肉和漢堡。當時,汽車開始普及美國社會,一般中產階級家庭也開始備有家用汽車,因此正如電影所呈現的樣貌,消費者家庭習慣將汽車開進餐廳的停車場內,直接就有穿著溜冰鞋的女侍服務點餐及送餐。

直到1940年,他們將餐廳從阿凱迪亞遷移到加州的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西14街與東北街1938號路口,即為目前一般大眾熟知的第一家最原始的麥當勞創始店。搬遷後的頭八年生意仍然成功,但過於緩慢的出餐速度令兄弟倆仍不滿足,加上營運成本入不敷出,他們決定在1948年暫時關閉餐廳,仔細研究餐廳的經營模式與缺點改善。

當年麥當勞兄弟倆觀察到普遍消費者習慣開車外出、在路邊方便解決用餐的行為,因此兩人訴求快速、廉價又確實的出餐速度,並把餐點重心放在最簡單也銷售最好的吉事漢堡、薯條和飲料上。取消女侍的車邊服務、員工每人專職做一件事情,降低人事成本。這種彷彿福特汽車的食物生產線,可說是當年速食業者的創新作法。

麥當勞兄弟所創立的「麥當勞創始店」今日樣貌。「麥當勞創始店」後續被迫改名為「大麥」後,於 1967年正式歇業。現今舊址為當地的餐飲業者開設「美國 66號公路紀念博物館」

哥哥理查麥當勞曾說:「戰後的美國人,似乎越來越注重做事效率,任何時候都好像在趕著要去做什麼。吃飯也是。所以我們現行餐飲業的執行系統,明顯就是太過緩慢。」

雷克洛克與麥當勞兄弟三人,最初因為「快速出餐系統」的構想一拍即合。特別是雷克洛克積極又衝勁十足的態度,受到麥當勞兄弟倆的青睞。

正如同電影所描述,雷克洛克在最初以加盟店仲介的角色協助麥當勞兄弟展店,並於1955年成立以投資房地產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即為「麥當勞公司」的前身。在這段展店期間,雷克洛克也創造了日後有名的麥當勞產品,包括加蛋滿福堡(Egg McMuffin)、大麥克(Big-Mac)以及麥香魚堡(Filet-O-Fish)。

由雷克洛克接手加盟事業後的第一家加盟麥當勞,一般稱為「麥當勞一號店」,創立於 1955年,位於伊利諾州的德斯普蘭斯(Des Plaines)。目前該地點已改為麥當勞博物館

首家麥當勞加盟店(伊利諾州德斯普蘭斯分店)的開幕宣傳菜單,以一個漢堡 15分的低廉價格打入市場

位於美國加州唐尼(Downey)的麥當勞加盟分店,是現今歷史最悠久並持續營業的麥當勞分店,保留雷克洛克接手加盟事業初期,最經典的黃金拱門

 

3. 雷克洛克的私人生活與麥當勞事業的起步

雷克洛克的第一段婚姻在與麥當勞兄弟相識前早已開始走下坡。縱使雷克洛克的紙杯業務事業做得有聲有色,但他仍然不顧妻子反對,執意辭去這份穩定又成功的工作。當年35歲的雷克洛克打算另起爐灶,與妻子伊賽兒已育有一女瑪莉蓮。但埋頭於工作中的雷克洛克整天早出晚歸,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就在放棄奶昔機業務,投入麥當勞事業後,雷克洛克與妻子的感情更是雪上加霜。直到1961年兩人正式離婚。同年,雷克洛克則以270萬美金的價格,買下麥當勞兄弟的公司股份,取得了麥當勞的完全經營權。

(左)電影中飾演雷克洛克第一任妻子伊賽兒的蘿拉鄧Laura Dern

(中)伊賽兒的真實樣貌

(右)雷克洛克與第一任妻子伊賽兒生下的女兒瑪莉蓮

雷克洛克在與伊賽兒離婚後,與第三任妻子瓊恩結婚前還有第二段婚姻。照片中的女主角為雷克洛克的第二任妻子珍杜布林斯葛林(Jane Dobbins Green),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五年

如同電影描述的,雷克洛克與伊賽兒兩人離婚時協議,雷每年需要支付伊賽兒3萬美金的贍養費,同時房子、車子等財產也都轉讓給她。唯一不讓給她的,就是麥當勞的任何一張股票。

雷克洛克曾表示,他的人生從52歲才真正起飛。他在1955年4月正式成立「麥當勞系統公司」(McDonald’s System Inc.),並以同樣的模式快速展店。他不僅細心挑選每家分店的經營者,同時也將分店的食品品質做統一化管理。包括經營者所挑選的員工,都必須在任職前集中在伊利諾州做職前訓練,被戲稱為員工在職前需要先上過「漢堡大學」(Hamburger University)修過「漢堡學」(Hamburgerology),以及些許的「炸薯條」副修,才能夠成為正式員工。

與麥當勞兄弟的經營理念不同的是,雷克洛克致力將麥當勞的菜單內容作企業化的統一管理,麥當勞兄弟則因為品管問題而趨於保守,不願快速展店。這是雙方在麥當勞經營上的嚴重分歧,也是日後雙方發生衝突的重要關鍵。

雷克洛克不僅扛下了所有加盟店的業務責任,同時也身兼行政總裁、品管、產品研發等工作。而麥當勞兄弟倆卻死守他們在加州老鄉的創始店,但可以坐享其成這些由雷克洛克打下的江山。面對眾多加盟店在營業上的龐大成本開銷,雷克洛克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財務專家-哈利索恩本(Harry Sonneborn)。這也是為什麼後續雷克洛克將麥當勞公司的業務,逐漸轉為投資房地產,租地給加盟主的重要開始。此時,雷克洛克專心在選擇開店地點,並購買日後展店的用地,向加盟主收取租金,並收取加盟店營利的抽成。這段重要的經營模式轉折,在《速食遊戲》電影中也有非常據實地呈現。

協助雷克洛克將麥當勞公司從餐飲公司轉型為房地產投資公司的最大推手-哈利索恩本,(左)哈利索恩本的真實樣貌(右)電影中飾演哈利索恩本的演員 BJ諾瓦克B.J. Novak

有趣的是,電影中描寫雷克洛克與第三任妻子瓊恩史密斯(Joan Smith)相遇的過程,其實絕大部分也是真實的情節。他們倆人如同電影劇情描述的,在一家餐廳相識,雷克洛克也真的與瓊恩在餐廳的鋼琴共同演奏獻唱。與事實較有出入的是,瓊恩確實是已婚的人妻,但當時的丈夫並非餐廳老闆。

雷克洛克與第三任妻子瓊恩的真實樣貌,圓圈內為電影中飾演瓊恩的演員琳達卡迪林尼(Linda Cardellini)

 

4. 雷克洛克與麥當勞兄弟的緊張關係

雷克洛克與麥當勞兄弟倆的經營理念嚴重分歧,導致後續在麥當勞經營上的困境,雙方互不相讓。雷克洛克最後甚至還直接在麥當勞兄弟倆的最原始店附近,直接大剌剌開了一家麥當勞,想與兩兄弟互別苗頭。有趣的是,麥當勞兄弟因為在創始期間忘記註冊「麥當勞」商標,而被迫將原本店名改為「大麥」(The Big M)。

就在這場商標戰爭陷入僵局之際,麥當勞兄弟最後拒絕了雷克洛克主導的麥當勞公司0.5%股份,於1961年同意以270萬美金的價格賣掉麥當勞創始店。這項決定從現在的角度看來真的是虧超大:根據統計,1977年麥當勞公司的0.5%股份為1千5百萬美金,到了2012年0.5%股份已經漲到3.05億美金的價值。也許,麥當勞兄弟當年接受了雷克洛克0.5%股份的條件,還能過著繼續輕鬆翹二郎腿在家數鈔票的日子。

速食遊戲》的原文片名The Founder,意為創始人,確實令人玩味。因為到底「麥當勞」的創始人是創造「速食文化」的麥當勞兄弟?還是創立「麥當勞公司」的雷克洛克?就在雷克洛克完全收購了麥當勞兄弟的餐廳後,「麥當勞公司」始終將雷克洛克視為唯一的創始人。直到1991年,「麥當勞公司」的資深總裁佛雷德透納(Fred Turner)才將麥當勞兄弟與雷克洛克列名為創始人。他曾在媒體採訪時表示,麥當勞兄弟是創立「麥當勞」概念的創始人,同時也是將「速食」餐飲組織化、建立系統的創始人,是「麥當勞公司」創立根基。

不過,到底「麥當勞」的創始人為何人?這種問題,彷彿「忒修斯之船」的矛盾:麥當勞至今已是一家遍佈全球、擁有超過三萬家分店的速食餐廳,每年營業額超過270億美金,是速食餐飲業的龍頭,也是全球具有經濟影響力的餐飲業者。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了解麥當勞創始的精神、希望帶給消費者快速餐點的概念、同時改善餐飲業缺陷窘境的積極作為,也許是我們現代人、特別是創業者值得學習的地方。

雷克洛克與其一生奉獻的麥當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