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電影
by 地下電影

每年電影市場進入秋季檔,便是俗稱的北美獎季,從現在開始一路到明年奧斯卡,各家片商的重點得獎片皆會傾巢而出準備爭奪小金人。要能在獎季大戰領先群雄,起跑點就顯得相當重要,於是8月底至9月初短短幾個禮拜的期間,歐美有三個影展為兵家必爭之地,為奧斯卡打響戰鼓,成為重要前哨戰。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影展的發展脈絡,並點出影展間碰撞出的棘手難題。

左起:特柳賴德、威尼斯、多倫多今年主視覺海報

 

威尼斯影展:

與德國柏林、法國坎城並稱世界三大影展的義大利威尼斯,論輩份是老大哥等級,對比1946年正式舉辦的坎城影展、1951年正式創立的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要追溯到1932年。那年影展於8/6在威尼斯精品酒店(Hotel Excelsior)揭開序幕,為期16天,這時還沒有競賽項目,純粹是觀眾投票喜歡與否,也不是每年都舉辦,而是跟著「藝術雙年展」舉行,到了1936年才每年舉辦,之後很快地碰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3-1945年停辦,隔年1946才恢復舉行,直到今年。

1932年第一屆威尼斯影展的觀眾在精品酒店外觀看電影

身為歷史最悠久的影展,威尼斯近年呈現的氛圍卻是最有活力的,去年因應科技潮流,首度增設了「VR(虛擬實境)電影競賽單元」,並由台灣藝術家黃心健的《沙中的房間》拿下最佳VR體驗獎。

此外,坎城影展與「Netflix」銀/螢幕的矛盾鬥爭,在威尼斯則絲毫不受影響,三年前就將Netflix投資的首部電影《無境之獸》選入主競賽,今年的主競賽更選入3部Netflix發行的電影,分別由柯恩兄弟、艾方索柯朗保羅葛林葛瑞斯執導。

且相較於柏林、坎城偏向歐陸藝術的選片,威尼斯更大大擁抱了華語與英語電影,李安侯孝賢蔡明亮張藝謀賈樟柯皆拿過最高榮譽金獅獎(坎城至今只有《霸王別姬》拿過金棕櫚)。

愛情萬歲(修復版)

蔡明亮首度進威尼斯便以《愛情萬歲》擒下金獅

而近年英語片則同樣引人矚目,《地心引力》(非競賽)、《驚爆焦點》(非競賽)、《鳥人》(開幕片)、《異星入境》(主競賽)、《樂來越愛你》(開幕片+影后)以及《水底情深》(金獅獎)等片都選在威尼斯首映,注意到了嗎,這些片子最終都在奧斯卡拿到佳績,更別提今年《水底情深》為史上首部拿下金獅+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

綜觀來看,遠在義大利的威尼斯近年早就擔任起北美獎季的領頭羊(也因為展期在年尾,柏林與坎城皆在上半年結束),頂著三大影展的盛名,願意接納主流,達到商業與藝術的平衡,威尼斯是願意求新求變的。

地心引力

 

多倫多影展:

多倫多影展創立於1976年,通常在每年9月初緊接威尼斯後舉辦。最初前兩年並未設置任何獎項,主要是為了發揚加拿大電影,因此舉辦規模較小,吸引前來參與的國家也相對稀少。有別於三大影展,多倫多並沒有專業評審團,反而從1978年開始,選擇將話語權轉移給觀眾,並設置「觀眾票選獎」,影展自然沒有顯著的競爭壓力,走的是觀摩性質的路線,這個舉動也讓多倫多開始受到國際矚目。

但到了2015年多倫多宣布設立新競賽單元「站台」,希望能透過此單元讓國際影壇更加關注對藝術電影作出貢獻的各國導演。其單元命名取自於賈樟柯的同名電影,這部電影曾在多倫多進行北美首映,影展單位希望以此致敬賈樟柯的創作精神。

金馬最佳新導演何蔚庭新片《幸福城市》在今年被選入「站台單元競賽」

多倫多影展還有一個優勢在於「參與影展人數眾多」,開放給一般觀眾入場,因此每年估計約有48萬名的參與者,其中大約有5000名為電影產業相關人士,相較之下,較為封閉的坎城每年就只開放約3萬名電影產業人士參加。

接近48萬人的參與數量,讓各大電影公司更重視多倫多影展,加上鄰近美國的地利之便,許多電影都會把握機會將明星帶到多倫多宣傳造勢,除了希望透過影評以及觀眾的評價讓電影宣傳達到高峰,更順勢為隔年初的奧斯卡暖身。

最後,多倫多影展的「觀眾票選獎」,被稱為奧斯卡神準風向球。細數過去十年的得獎名單,不難發現此獎對奧斯卡的預測性,如《貧民百萬富翁》、《王者之聲:宣戰時刻》、《自由之心》皆如願抱回奧斯卡最佳影片,而去年的《意外》、前年的《樂來越愛你》、15年的《不存在的房間》等片也都順利於奧斯卡拿獎。

看更多想進奧斯卡要看多倫多觀眾臉色!2017觀眾票選獎黑馬《意外》殺出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不存在的房間

 

特柳賴德影展: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聖米格爾縣的特柳賴德,每年在北美勞工節連假週末舉辦為期不到一週的影展,從1974年由美國知名製片人湯姆拉迪聯合創辦至今,至此已達45屆,沒有競賽,僅是影片放映,但從1995年開始會準備3枚「特柳賴德銀幣」授予對好萊塢有貢獻、被美國觀眾誤解的人以及重要的歷史人物(今年其中之一就是頒給艾瑪史東)。

艾瑪史東今年結束威尼斯宣傳立刻前往特柳賴德

這座人口不過2500人左右的小鎮,資歷也不深,何以成為多部強片選擇登場的地方?原因就在於「時間」、「菁英」和「北美首映」政策。

不像世界三大影展強調世界首映,特柳賴德選片標準強調「北美首映」,也由於影展「時間」接續威尼斯,且在多倫多和紐約影展的惡鬥中提前亮相,所以從威尼斯世界首映後,想打進北美市場的電影,首站便會選擇特柳賴德做「北美首映」,包含《斷背山》、《貧民百萬富翁》、《王者之聲:宣戰時刻》、《自由之心》、《鳥人》、《驚爆焦點》、《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淑女鳥》、《最黑暗的時刻》皆透過此影展首度和北美觀眾見面,光在此片單中,就有6部電影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其餘片子也順利在北美獎季大放光芒。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淑女鳥

最後則為「菁英」,在這小鎮中,會參與此影展的皆為富豪或是業界大佬,透過特柳賴德展現自己對藝術的價值觀與鑑賞力,發展至此,也就變成權貴們跟影人的直接交流,這些權貴們藝術鑑賞力如何不得而知,但對於產業有一定的話語權,就更直接影響接下來的獎季風向。

特柳賴德靠著這幾項因素,也成為近年奧斯卡風向的重要指標。 今年達米恩查澤雷的《登月先鋒》、艾方索柯朗的《羅馬》、尤格藍西莫的《爭寵》以及妮可基嫚主演的《被抹去的男孩》,休傑克曼主演的《爆料世代》(開幕片),都選在特柳賴德初於北美登板,想靠此影展抬高聲勢打進獎季的野心不言而喻。

妮可基嫚、休傑克曼今年在特柳賴德相見歡

 

三影展搶片的矛盾大難題

淺談完三個影展的發展脈絡,現在來看檔期如此接近會產生什麼大問題,首當其衝就是放映片單「塞車」,特柳賴德還好,僅要求「北美首映」,於是去完威尼斯「世界首映」後可以順勢進場特柳賴德,但由於多倫多同時強調「世界首映」和「北美首映」,如此一來就等同放棄多倫多,由於三個影展皆屬於北美獎季重要指標,所以各大影人和發行商便陷入兩難,且依片子屬性選擇哪裡做首映就顯得格外重要。除了電影要宣傳,影展更要透過幕前這些受矚目的導演、明星出席,才能吸引媒體目光,所以這三個影展明爭暗搶重點電影,互相處於矛盾的狀態。

雖然威尼斯藝術總監奧柏托巴貝拉表示,影展間並沒有任何競爭。威尼斯當然希望能夠盡量將英語發音的電影時程往前排,好讓他們可以參加後面的影展。話雖如此,但三大影展間的確卻常因時程問題產生鬥爭的狀況。

威尼斯藝術總監奧柏托巴貝拉

最一開始打破表面和平的為多倫多,起因為2014年《自由之心》搶先在特柳賴德進行世界首映,並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媒體焦點全放在特柳賴德,這讓多倫多感到不滿並趁勢反擊,馬上對發行商放話,未來多倫多前4天只接受世界首映的電影,並會將世界首映的電影安排在週末黃金時段,其餘非首映電影則會延至較不理想的時間,這也使得電影公司產生壓力,因為時程延後安排,將會導致額外的人事費用且露出效果較差。

《自由之心》奧斯卡領獎

特柳賴德也不遑多讓,堅持首映電影的導演以及明星至少必須有一人出席介紹電影,這也讓電影公司更加為難,如果三個影展都想參加,得在短時間內從威尼斯飛到特柳賴德再至多倫多,檔期還要完美配合,這讓時間變得難以掌握,不得不捨棄其中一個影展。 針對此問題,威尼斯的藝術總監奧柏托巴貝拉和多倫多影展的CEO皮爾斯漢德林展開對話,試圖解決爭搶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於是2016年,動作大導安東尼法奎的《絕地7騎士》在影展單位的協調下,史無前例成為威尼斯閉幕片同時擔綱多倫多開幕片,同年的《樂來越愛你》於威尼斯擔任開幕片,也分別在特柳賴德(北美首映)和多倫多(加拿大首映)登場。

這三大影展未來該如何互利共生,產生1+1+1大於3的三贏局面還有待商確,但可以肯定的是現階段已經搭起溝通的橋樑,且對於影迷們來說,當然希望能解決此事,因為能看到好電影比什麼都重要。